传统丧礼知识》
丧榜:是人死后公布于众的一种形式,丧榜形式是从历史发展中产生的。
讣告:人死后,写讣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原来写讣告相当于近代人死后送信儿,现在是口传、电信,原来是用文字形式告知,后来由朱子改“赴告”为“讣告”。
现在我们已不再用“殃榜”而改用“丧榜”。丧榜的出现与辛亥革命有关,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来的帝制,发展民族文化,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《婚丧寿弥》中提到:
一、有男人女人不承丧。
二、辈分大、年龄长者承丧。注意,长子早逝的由长子孙承丧(必须是亲的,叔伯的不算,但过继的可以)。
三、过去女人过世批榜不落讳字,因为旧社会女人没名字,现在不同了,可以用讳、名字了。如称太君必须是公婆已过世了。
四、二十得、三十存、四十季、五十终、六十为享年(指死者年龄)。
五、上款(生于)第一字与姓平齐,下款(殁于、痛于)要低于上款一格(指批丧榜)。
六、批榜要用冥称不用生称,如“显考”、“显妣”等,不能用“严父”、“慈母”等。
七、享年多少寿,不能写享寿多少年或享寿多少岁。
八、称呼要准,不能写故亡人(指批榜)。
九、不许乱加字,也不可少写字,如故息室和故息荆室。加荆字说明丈夫还在世,不加荆字丈夫已故去了。
十、祖父死可加“老”字,写老君,父死不能加,祖父在孙子死可加少君,儿子死不加“少”字。
十一、婆婆(婶婆)在世不能称太君,只称“院君”。
十二、孺人(孩子)不能随便用,必须是有功名之人家属。
十三、赘婿(男到女家的婿)以子同待,但必须落二府,如李府张赘君或以“馆”字代“赘”字,因学名赘婿为馆甥。
十四、批榜第一字必须是“故”字,“讳”字必须在姓下并向右跨一格,而中间空一格,“生”时与姓齐,“殁”时比生时低一格。
十五、同一户死二人必须各写各榜。
十六、写灵柩“灵”字写法,雨字头下,男写三“弓”,女写四“王”。
十七、“丧”字,夫妻双亡写双口,死一人写一人一口男左女右。